邵新,北京理想創意藝術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兼藝術總監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。中國書籍裝幀藝術研究會會員。曾多次獲得國內外設計藝術大獎并榮獲德國萊比錫“世界最美的書”設計大獎。2004年被評為中國十大CI策劃專家。
記者(以下簡稱記):我覺得您在設計中非常注重傳統文化的挖掘與運用。
邵新(以下簡稱邵):是這樣的。像故宮的標志,“宮”字頭上的一點,取材于海水江牙和玉璧的傳統圖案,“海水江牙托玉璧”的創意象征故宮博物院擁有并妥善保管著100多萬件珍貴文物。還有首都機場一號航站樓的金鼎,在國內外都是絕無僅有的,很多機場熱衷于椰子樹,但我們精心設計了兩個金鼎,立鼎迎祥,福佑平安。這樣的設計寓意誠信、承諾,并有為乘客和航空公司祈福的意味。(笑)
記:那您覺得文化在設計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?
邵:文化令設計具有內涵,并經得住時間的考驗。我經常對設計師講:我們的設計不僅僅是形式上的完美,必須有文化、有內涵,是內外兼修的美。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,是我們創作的靈感和源泉,當前很多設計師崇尚歐美的設計,一味地追求設計西化、國際化,但在當今這個文化交融的世界里,我們如果不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下進行設計和表達,又怎能確保自己的個性呢?
記:但是,文化的應用也很容易成為一種模式,從而導致了形式化。那么,在設計中您要如何來把握這個尺度?
邵:的確,文化不是討好的面具。文化的表達必須立足于客戶和項目本身。所以,傳統文化并不是我們詮釋設計的一種定勢,比如廣州白云國際機場股份的標志以及很多宣傳畫冊的設計就是非?,F代和國際化的。我們是在領悟設計真諦的基礎上進行傳統文化內涵的挖掘,是在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基礎上傳達我們的理解和感悟。在設計國航1992年的宣傳掛歷時,我選擇從挖掘企業形象內涵入手。國航標志的造型是鳳凰,由著名藝術家韓美林和鄭天石設計。但我覺得一個企業光有美好的形象還不夠,還應有文化的立足點。那時我天天跑圖書館,最終為國航的標志提煉出文案:“鳳,神鳥也。出于東方君子之國,翱翔四海之外,過昆侖,飲砥柱,濯羽弱水,莫宿風穴,見則天下大安寧。”既提升了國航的企業形象,也寄寓著我對國航和我們國家的美好祝愿,因為上世紀90年代初,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形象還是非常單一的,國航作為唯一載國旗飛行的航空公司,在國際上代表著中國的形象。雖然設計一本掛歷改變不了什么,但至少向受眾傳達了中國是個渴望和平安寧、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國度。
記:在我們的印象中,藝術家總是超然物外的,尤其不關心時政,但剛剛聽了您的講述,覺得您除了追求藝術的完美之外,還賦予作品傳播中國文化的功能。
邵:這一點可能與我們的客戶有關吧,我們的客戶大多是國家直屬企業或單位,其形象有時代表國家的形象。比如2000年,我們為北京奧申委設計《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》,《申辦報告》的背后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古國,寄寓著國人太多的期盼和夢想,注定了不是一個純藝術的設計?,F在,理想公司作為北京奧組委形象景觀設計服務機構,我們負責的每一個項目同樣承載著傳播中國文化和形象的重任。
記:藝術設計需要一定的天分。那么您認為天分和努力哪個更重要?
邵:天分很重要,但沒有努力卻是萬萬不可的。我父母一輩子從事藝術創作,天分遺傳是有的,但我從未放棄過努力。即使現在身為藝術總監,對于設計我也一樣親歷親為。
記:那您成功的秘訣是不斷努力嗎?
邵:也可以這么說吧,于我而言,更準確的應該是不怕吃苦。因為藝術創造不僅是一個idea,也不是坐在電腦前就可以了。從事這項工作是很苦的,因為美無止境,要做到極致和完美,那肯定要付出很多。今年4月,深航機身的設計獲得了客戶的認同,作為設計者,設計工作就算完成了,讓制作公司按照方案的顏色去噴就行了,但我認為設計方案的完成僅是機身設計工作的第一步,后續的實施過程更重要,調色、劃線、噴漆,要保證效果的完美,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略。結果我帶著設計師趴在飛機上連續工作了6天,每天工作14—17個小時,在三層樓高的梯架上一站就是半天,也完全忘了油漆的難聞、刺眼和毒性了。2000年設計《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》更是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,在40天內完成596P的設計裝幀任務,簡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?。ㄐΓ┑珪r間再緊也不能降低設計水準,在那40天里,我們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??粗f交《申辦報告》給國際奧委會的北京奧申委領導登上飛機,我下意識地摸了摸自己的胸口,奇怪自己居然沒倒下。第二天,國際奧委會對《申辦報告》作出高度評價:中國的《申辦報告》裝幀設計頗具特色。所以后來我經常告誡設計師:要像設計《申辦報告》一樣設計一切。其實就是要設計師不怕吃苦,勇于面對各種挑戰。
記:設計工作這么辛苦,是什么使您一直在堅持,而沒有放棄?
邵:很簡單,就是喜歡。因為喜歡,工作便成了享受和樂趣,再苦再累也不會放棄。上世紀70年代中期,我到農村插隊;回城后到北京玻璃二廠和水泥;之后到化工實驗廠清理氨水溝;再后來開解放牌大貨車跑長途,這些工作與藝術相差十萬八千里,但我從未想過放棄,在割麥子、和水泥、掏氨水溝,甚至開車的休息間隙,我都不忘練習美術字,閱讀藝術類書籍。我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。等到后來毛遂自薦做了美術編輯,再創立理想公司,擔任藝術總監,我是一頭扎進這個行業了,從開始,到現在。
記:除了設計創作外,您還有什么其他的愛好嗎?
邵:我非常喜歡音樂。小時候我的藝術天分更多表現在音樂上,小提琴、鋼琴、笛子、手風琴、揚琴都是我非常喜歡擺弄的樂器。
記:音樂對您的設計應該有一定的影響,或者說可以給您帶來一些創作上的靈感吧?
邵:有非常大的影響,音樂的節奏和旋律同樣適用于設計,我常把自己比喻為樂團的指揮,設計師就是協同演奏的樂手。正因為對音樂的熱愛,所以理想公司的作品中很大一部分都是音樂演出類的設計。比如世界三大男高音紫禁城廣場音樂會標志和節目冊,世界五大交響樂團的演出節目冊,莎拉 "布萊曼、安德烈 "波切利等國際巨星的演出節目冊,這些作品都滲透著我的音樂感悟,在設計時也更有如魚得水的感覺。
像我手中的這本盲人歌唱家安德烈 "波切利演出節目冊,設計于2004年。他是我最喜歡的一位男高音歌唱家,我在節目冊的設計上花費了很多心思,最終確定封面為黑白兩色,凸起的盲文連綴形成音樂旋律。這些盲點組成的文字就是席琳 "迪翁對安德烈 "波切利的評價:如果上帝也有歌喉,那聽起來多半是安德烈 "波切利在唱。當安德烈 "波切利拿到這本節目冊時,他說這是他所“見”過的最好的節目冊。節目冊在現場一搶而光,很多觀眾后來還來信來電想購買這本節目冊呢。(笑)
記:您主持設計了這么多有影響力的項目,為何在媒體上很少聽到您的聲音?
邵:很大程度上是受我父母的言傳身教,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里做得都很拔尖,但從來都很低調。自小,他們就不斷地告誡我:人一生不外乎兩件事:一件是做人,一件是處世,不論古今中外,大凡低調做人者,其處世的標準都很高。如今,我已近知天命之齡,他們仍不時提醒我要高標準做事、低調做人。而且,我相信在設計這一行,用作品說話更有說服力。
記:對未來,您是如何規劃的呢?
邵:我們有很多客戶,在了解理想公司之后,都感嘆:你們太不商業了,你們完全可以做得更大,你們為什么不宣傳自己呢?我從未刻意規劃過要在什么時間內把理想公司擴大到什么規模,因為設計不是流水線,不是擴大場地、多招些人就能解決的,我得對理想公司的每一個客戶,每一個項目負責。理想公司成立15年來,聯系電話、辦公地址一直都沒變動過。我對公司的定位是:做百年老店,讓設計承傳理想。我們都行將老去,只有作品和品牌才能永恒。今年“五一”,我去了以前下鄉的地方,當年的知青隊長已然半百!我不由得低下頭來,回望自己走過的路。這些年來,我一頭扎進設計,猛一抬頭,已是20余年的時光不見。然而當我看到30年前我寫在公社墻上的美術字依然清晰可辨時,我很慶幸上天沒有將我的時光無聲息、無痕跡地偷走。再過15年,我相信那時的理想公司遠非今日可比。
1981年,人民郵電出版社從事美術設計工作。
1982年,全國年度書籍裝幀設計展覽中,獲得裝幀設計優秀獎。
1983年,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裝潢系學習。
1985年,全國首屆期刊裝幀設計評獎中,獲得裝幀設計雙銀獎。
1986年,第三屆全國書籍裝幀藝術展覽中,獲得裝幀設計金獎和銀獎。
1987年,加入中國書籍裝幀藝術研究會。
1989年,國際萊比錫書籍藝術展覽中,獲得裝幀設計銅獎。
1990年,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。
1991年,第一屆全國優秀美術圖書評獎中,獲得裝幀設計銅獎。
1991年,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。
1992年,創辦北京理想設計藝術公司,出任總經理兼藝術總監。
1993年,擔任中國攝影賽“公元杯”評委。
1994年,入選《中國當代文藝名人辭典》。
1998年,入選《中華人物辭海 "當代文化卷》。
1999年,獲美國世界杰出人才獎。
2000年,主持設計《北京2008年奧運會申辦報告》。
2001年,入選《中國專家大辭典》。
2002年,被國際平面設計師協會(AGI)邀請參加美國舊金山年會進行學術交流。